Wednesday, October 26, 2005

軟件工具應用的得與失--社會性軟件學習應用必然趨勢.txt

軟件工具應用的得與失--社會性軟件學習應用必然趨勢
轉自 xiuli』Blog of Online-edu http://blog.online-edu.org/zxl/004844.html
我無意對不同軟件工具的優缺點進行評價,因為適合你自己應用需求的就是最好的,這裡我只是結合自身應用與學習需要來談一點自己在應用工具中的具體體會。
關於BLOG的應用優勢,現在大家很容易見證和接受,比如秋嫣老師的「博客--教師專業成長的空間--元和小學博客網站建立與應用交流」,以及諸葛不亮老師的「博客多了怎麼辦?」,另外還有各地不斷湧現的區域Blog教研社群,都足以說明BLOG在基礎教育中被接受認可的程度以及快速發展的蓬勃趨勢。
從個人角度來說,如果把BLOG僅僅看作是個人的寫錄工具,那麼它的變革在於以前僅僅存儲於個人電腦上的文檔開始放置於網絡空間,放置於服務商的服務器中。對個人來說,要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對數據備份,以防萬一。這裡蘊藏著一個什麼道理呢?從數據存儲容量的角度來說,最簡單一點就是突破了個人數據存儲空間的有限性,開始利用網絡的分佈計算功能向著無限存儲的方向發展;從個人知識拓展的角度來說,BLOG為每一個寫錄的人打開了與其他個體、社會進行藕合的一個窗口,從而使得個人智慧與社會智慧能夠共同指數式增長。這僅僅是就BLOG這一工具而言。 由於個體的獨特性,使得我們每一個人對具體工具的反應和應用需求都有很大的程度差異,因此,反之,同樣的工具對不同的人的所產生的價值也有很大差異。就這一點用我自己使用書籤管理工具來舉例說明。
我在三四年前實際有了要管理IE瀏覽器收藏夾的需求,因為當時常常在IE的「收藏」菜單下放滿了密密麻麻的鏈接。可是這些自己曾經瀏覽收藏的鏈接,對我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沉澱作用與價值,因為每次與其在那讓人眼花繚亂的收藏夾中找鏈接,還不如自己用關鍵詞去重現到google中去找。當時,我只是碰到問題與現象,但是我沒有知識管理意識,所以也沒有花時間去仔細整理我那日積月累的IE瀏覽器中的收藏網址。 問題與現象就這樣延續著,直到在兩年前接觸到美味書籤delicious。我一開始很是不明白這個東西是幹嘛用的,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步瞭解到如何使用它,於是自己還做了一個總結啟用美味書籤,在後來斷斷續續的應用中,我還整理過另外一份文檔「共享吧,收藏夾(一)--社會性軟件del.icio.us」,儘管如此,我還是沒有真正在心理上接受這個delicious並把它用好,原因有好幾個方面,一是我感覺點擊「post to del.icio.us」很花時間;二是我難以接受那個不確定的每次都需要我思考一下的那個tag分類,我難以接受它那種主觀性很強的分類管理方式,甚至我還懷疑這種分類方式在共享中的實效作用。因為當時我自己還一直在關注教育領域資源庫建設中的資源分類,一直在採用一種確定性的思維方式,希望尋求到符合教育教學應用需求的確定性的資源分類方式;三是我也沒有強烈的意識要通過書籤共享來拓展自己的學習邊界,對這一重要性認識的缺乏就如同對知識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缺乏一樣。所以後來,我幾乎中斷了delicious的使用,直到現在我知道那個tag其實是Folksonomy技術。
在通過對delicious淺嘗則止的試水探路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書籤需要用工具來管理,而且因為對delicious應用的不滿,我心裡開始期盼一種工具能夠幫助我管理好收藏夾,於是我就開始自己主動去找,用關鍵詞「收藏夾管理工具 下載」去檢索,一看那麼多,這就說明原來已經很多人早就有這樣的應用需求。我就下載了一個叫LinkStash的桌面書籤管理工具,我試用了一下感覺很滿意,因為它在瀏覽器菜單下面的工具條中還有快捷按鈕,每次我只要按一下快捷按鈕就可以收藏自己瀏覽的網址,另外它還提供非常便捷的分類管理功能,以及不同格式書籤文件的導入導出功能,比如我要收藏某一具體主題的多個網址,我就可以在樹狀結構的文件夾目錄中選擇適當位置單獨建一個文件夾來存放這一主題的網址,適當的時候將其導出成HTML格式,然後再將其HTML源代碼粘貼到Blog上,這就形成一個有很多網址鏈接的帖子。其實,現在像365key、Furl等能夠自動完成上述操作的過程。
歷經一年多,我的LinkStash中收藏的網址越來越多,我再去找一些以前曾經收藏的網址的時候,我逐漸又開始看不清自己不斷建立豐滿起來的那些目錄結構,我不得不借助它所提供的檢索功能來查詢自己需要的網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成了我個人的網址數據庫。數據多了,我又開始焦躁不安,總感覺不清晰,另外我長期在網絡上經受開放學習思想的不斷洗禮,逐漸意識到原先LinkStash這種封閉個人書籤管理的模式雖然在短時期內感覺很好用,但是時間一長還會出現數據管理的瓶頸,就是因為它的封閉性。從另一方面來說,我使用LinkStash這段時間,也讓我失去用delicious進行藕合學習的機會,我沒有將自己收藏的網址進行充分地分享,相反通過RSS我訂閱了幾位網友的delicious,讓我能夠及時瞭解他們每天瀏覽的一些重要網站。
於是乎,我現在又回到了應用delicious的過程,從昨天就開始delicious,不知為什麼,我原先很討厭的那個tag,在我眼裡開始覺得它還是蠻可愛的,我開始認識到tag本身是需要隨應用深入而不斷優化管理,而這個優化過程也就是對學習者自身認知結構結點調整優化過程。學習者通過delicious有更多機會進行知識結構藕合式分享學習,更大程度拓展學習空間和提升學習潛力。從這一點來看,delicious真是「優化學習者內外網絡」一個很好的工具見證呀! 反思自己對delicious的認知瞭解、熟悉應用和理解領悟的過程,我感覺都是自己觀念和思維方式在實踐中潛移默化的轉變過程,特別是我最初接觸delicious時,我費了很長時間才學會如何操作它,而在後來其它社會性軟件的學習使用中再也沒有出現那種難以掌握使用的現象,我反思當時可能最主要的是我在思維模式上存在障礙,我原先的直線式凡事求得一個確定說法的思維模式阻礙我對delicious這種開放的、運用概率來決定數據分類tag優先級別的軟件使用。
我越來越感受到不確定性的規則的存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學習技術的應用中,調整優化我們自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