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小說頻道討論
《孫運璿傳》
本來已經絕版,
不過最近天下雜誌決定重新發行。
這本書不是小說,卻絕對比小說更加令人感動和懷念
而在此,也向一位我心目中遠去的英雄致敬
--------懷念的本文分隔線----------------懷念的本文分隔線---------------------
這不是一篇政治文,而是一篇抒情文。
抒發的是對英雄遠去的哀傷和欣喜。
很多年前的一個偶然間,在書店買了『孫運璿傳』,我便深深的為孫運璿這個特殊不凡的英雄所感動。
當我看完『孫運璿傳』之後的第一個感想便是 --- 這就是英雄,一個我心目中的英雄
孫運璿只比中華民國小兩歲,所以,今年的中華民國九十五歲,而他,九十三歲。
也所以雖然英雄終究遠去,我卻為他的福壽雙全感到高興。
如果以『三國志』的角度來看,他不是一個勇猛的武將,也不是一個能言善道的辯士,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內政官員。
即使到了最後他的職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行政院長,但是相對於當時的蔣經國先生,他卻顯得溫和內斂,鋒芒不露。
可是,我在『孫運璿傳』裡面看到的他,卻是有著許多英雄身上都有的特質 --- 一往無前也永不言悔。
或許許多人不了解孫運璿先生到底做了什麼,又為何會讓我感動,
今天(2006.2.15)晚上十點的公共電視有他的紀錄片「掌舵風雨世代」,
如果大家有幸可以看到,那麼或許便可以了解我為何會這麼雞婆的在這邊寫文悼念。
他的許多「曾經」就如同我的小說『天醫傳奇』裡面的主角林靈軍一樣,充滿了神奇,似乎有他在的地方就會出現奇蹟和感動。
但是他不是小說主角,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抗戰結束的時候,日本從台灣撤退,當時的日本電力工程師曾經輕蔑的說:「恐怕三個月之後,台灣就會黑暗一片」
沒錯,這雖然是輕蔑,可是卻是一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會成真的事實,
民國三十五年,麥克阿瑟將軍下令遣返所有日本僑民,當時的台灣電力公司,日本員工有三千多人,這些人一走,技術和人力全都帶走,
再加上戰爭之後,許多電線電塔被破壞殆盡,不出幾個月,台灣當然是黑暗一片。
而當時來台灣接收的電力人員不過五、六十人。
那時候的孫運璿以不服輸的精神,硬是帶著原有人員和剛從台南工專、台北工專臨時招來的學生
從基隆到高雄,從山上到海邊。
一手將台灣電力修復。
五個月後,台灣的電力恢復了八成。
他和他所帶領的那些年輕人,隻手創造了奇蹟。
我寫小說看小說,但是每當看到『孫運璿傳』上的這一段時,我都有著深深的感覺,
這樣的場景比小說情節更動人
而他,比小說中的英雄,更加英雄。
他的故事太多,在一本『孫運璿傳』裡面都很難說完,更何況是我這一篇懷念性質的文章。
我一直想要知道,孫運璿先生的一生行事,恬淡自得卻又衝勁十足,這樣的個性是如何養成的。
我在寫『天醫傳奇』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以兩個人作為我的範本,內化成小說中兩位主角的個性。
一個是漫畫『無敵怪醫』裡面的K醫生,另外一個便是孫運璿先生。
他們都是付出自己大部分心力為百姓著想,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人。
看到『孫運璿傳』裡面,孫運璿先生推動催生工研院的過程時,我就會想,
如果是我,有沒有辦法跟他一樣,「雖千萬人,吾往矣」?
從有立法委員揚言要抬棺材到立法院都不能讓成立工研院的法案通過(那個時代大多立法委員都還是保守老派國民黨,抬棺材應該算聳動了)
直到最後,許多人被他一一說服甚至感動,從竭力反對轉變成不能贊同卻不再反對。
成立工研院的法案,終於以很少差數獲得通過,也所以後來很多人稱孫運璿先生為工研院之父。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工研院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
但是,現在積體電路的兩大龍頭還有一些頗具名氣的公司,可以說,沒有工研院就不會有這些人這些公司的存在。
而台灣的資訊半導體產業更是台灣這十多年來的經濟命脈。
孫運璿先生的眼光和魄力,令我拜服。
看『孫運璿傳』到最後,看到孫運璿先生中風的那一段,我竟也忍不住眼眶通紅,還差點掉下眼淚。
書中描寫孫運璿先生中風之後,妻子在決定是否要開刀之時,對醫生說:「只要能看到他的人,我幫他推一輩子輪椅也甘心。」
一句話,打敗了市面上所有愛情小說可以給我的感動。
孫運璿先生中風隔天早上,蔣經國先生越洋要孫運璿的心臟主治醫生立刻趕回來,並且要華航的班機等在當場,非要等到那個醫生到才能起飛。
而在國內,當時為孫運璿先生開刀的外科醫生因為癌症久已封刀,許多人擔心他為孫運璿先生開刀,自己的身體是否承受得住。
那醫生的只是回答:「用我的一命換院長的一命,很值得。」
令我低迴不已。
套句流行於網路小說的用語,這實在太yy了,怎麼會有人說出這麼噁心肉麻的話呢?
但是,我相信,孫運璿先生的確值得。
有種人,跟他在一起很感動,而當他遠去時,懷念不已。
-----------本文完畢分隔線--------------------------本文完畢分隔線---------------
PS:剛剛看完了公共電視的紀錄片「掌舵風雨世代」,心中既感動又感慨。在《天醫傳奇II》裡面,我用喪禮作為開場,與我創造的英雄再會,沒想到我心目中的英雄也在這書出版的今天與塵世道別。我知道許多人不能體會,可是在我心中,一直把孫運璿先生這樣的典型當作英雄的模範,生老病死,雖是人生之常態,但是,還是免不了感傷。最後,也多謝大家的閱覽,並且祝福孫運璿先生在另一個世界也很快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